跳至主要內容

Transformer

鲁老师大约 19 分钟深度学习Transformer注意力机制

Transformer[1]论文提出了一种自注意力机制(Self-Attention),Self-Attention的最核心的公式为:

Attention(Q,K,V)=Softmax(QKdk)V Attention(Q, K, V) = Softmax(\frac{QK^\top}{\sqrt{d_{k}}})V

这个公式中的QQKKVV分别代表Query、Key和Value,单看这个公式,其实并不能很好地理解Attention到底在做什么,本文从Transformer所使用的Self-Attention,介绍Attention背后的原理。

Self-Attention:从向量点乘说起

我们先从Softmax(XX)XSoftmax(\mathbf{X}\mathbf{X}^\top)\mathbf{X}这样一个公式开始。

首先需要复习一下向量点乘(Dot Product)的概念。对于两个行向量x\mathbf{x}y\mathbf{y}

x=[x0,x1,,xn]y=[y0,y1,,yn]xy=x0y0+x1y1++xnyn \mathbf{x} = [x_{0}, x_{1}, \cdots , x_{n}] \\ \mathbf{y} = [y_{0}, y_{1}, \cdots , y_{n}] \\ \mathbf{x} \cdot \mathbf{y} = x_{0}y_{0} + x_{1}y_{1} + \cdots + x_{n}y_{n}

本文公式中变量加粗表示该变量为向量或矩阵

向量点乘的几何意义是:向量x\mathbf{x}在向量y\mathbf{y}方向上的投影再与向量y\mathbf{y}的乘积,能够反应两个向量的相似度。向量点乘结果大,两个向量越相似。

一个矩阵X\mathbf{X}nn行向量组成。比如,我们可以将某一行向量xi\mathbf{x}_{i}理解成一个词的词向量,共有nn个行向量组成n×nn \times n的方形矩阵:

X=[x0x1xn] X=[x0x1xn] \mathbf{X} = \left[ \begin{matrix} \mathbf{x}_{0} \\ \mathbf{x}_{1} \\ \vdots \\ \mathbf{x}_{n} \end{matrix} \right] \ \mathbf{X}^\top = \left[ \begin{matrix} \mathbf{x}_{0}^\top & \mathbf{x}_{1}^\top & \cdots & \mathbf{x}_{n}^\top \end{matrix} \right]

矩阵X\mathbf{X}与矩阵的转置X\mathbf{X}^\top相乘,X\mathbf{X}中的每一行与X\mathbf{X}^\top的每一列相乘得到目标矩阵的一个元素,XX\mathbf{X}\mathbf{X}^\top可表示为:

XX=[x0x0x0x1x0xnx1x0x1x1x1xnxnx0xnx1xnxn] \mathbf{X}\mathbf{X}^\top = \left[ \begin{matrix} \mathbf{x}_{0} \cdot \mathbf{x}_{0} & \mathbf{x}_{0}\cdot \mathbf{x}_{1} & \cdots & \mathbf{x}_{0} \cdot \mathbf{x}_{n} \\ \mathbf{x}_{1} \cdot \mathbf{x}_{0} & \mathbf{x}_{1}\cdot \mathbf{x}_{1} & \cdots & \mathbf{x}_{1} \cdot \mathbf{x}_{n} \\ \vdots \\ \mathbf{x}_{n}\cdot \mathbf{x}_{0} & \mathbf{x}_{n}\cdot \mathbf{x}_{1} & \cdots & \mathbf{x}_{n} \cdot \mathbf{x}_{n} \\ \end{matrix} \right]

XX\mathbf{X}\mathbf{X}^\top中的第一行第一列元素为例,其实是向量x0\mathbf{x}_{0}x0\mathbf{x}_{0}自身做点乘,其实就是x0\mathbf{x}_{0}自身与自身的相似度,那第一行第二列元素就是x0\mathbf{x}_{0}x1\mathbf{x}_{1}之间的相似度。

下面以词向量矩阵为例,这个矩阵中,每行为一个词的词向量。矩阵与自身的转置相乘,生成了目标矩阵,目标矩阵其实就是一个词的词向量与各个词的词向量的相似度。

词向量矩阵相乘

如果再加上Softmax呢?我们进行下面的计算:Softmax(XX)Softmax(\mathbf{X}\mathbf{X}^\top)。Softmax的作用是对向量做归一化,那么就是对相似度的归一化,得到了一个归一化之后的权重矩阵,矩阵中,某个值的权重越大,表示相似度越高。

相似度矩阵的归一化

在这个基础上,再进一步:Softmax(XX)XSoftmax(\mathbf{X}\mathbf{X}^\top)\mathbf{X},将得到的归一化的权重矩阵与词向量矩阵相乘。权重矩阵中某一行分别与词向量的一列相乘,词向量矩阵的一列其实代表着不同词的某一维度。经过这样一个矩阵相乘,相当于一个加权求和的过程,得到结果词向量是经过加权求和之后的新表示,而权重矩阵是经过相似度和归一化计算得到的。

通过与权重矩阵相乘,完成加权求和过程

上述过程用 PyTorch 实现:

import torch
import torch.nn as nn

x = torch.tensor([[1, 3, 2], [1, 1, 3], [1, 2, 1]], dtype=torch.float64)

attention_scores = torch.matmul(x, x.transpose(-1, -2))
attention_scores = nn.functional.softmax(attention_scores, dim=-1)

print(attention_scores)

Self-Attention中的Q、K、V

注意力Attention机制的最核心的公式为:Softmax(QKdk)VSoftmax(\frac{QK^\top}{\sqrt{d_{k}}})V,与我们刚才分析的Softmax(XX)XSoftmax(\mathbf{X}\mathbf{X}^\top)\mathbf{X}有几分相似。Transformer论文中将这个Attention公式描述为:Scaled Dot-Product Attention。其中,QQ为Query、KK为Key、VV为Value。QQKKVV是从哪儿来的呢?在Transformer的Encoder中所使用的QQKKVV其实都是从同样的输入矩阵XX线性变换而来的。

我们可以简单理解成:

Q=XWQK=XWKV=XWV Q = XW^Q \\ K = XW^K \\ V = XW^V

用图片演示为:

X分别乘以三个矩阵,生成Q、K、V矩阵

其中,WQW^QWKW^KWVW^V是三个可训练的参数矩阵。输入矩阵XX分别与WQW^QWKW^KWVW^V相乘,生成QQKKVV,相当于经历了一次线性变换。Attention不直接使用XX,而是使用经过矩阵乘法生成的这三个矩阵,因为使用三个可训练的参数矩阵,可增强模型的拟合能力。

Self-Attention可以解释一个句子内不同词的相互关系。比如下面的句子中,“eating”后面会有一种食物,“eating”与“apple”的Attention Score更高,而“green”只是修饰食物“apple”的修饰词,和“eating”关系不大。

句子内不同词之间的Attention示意图

下面这张图是Transformer论文中描述Attention计算过程的示意图。

Scaled Dot-Product Attention

在这张图中,QQKK^\top经过MatMul,生成了相似度矩阵。对相似度矩阵每个元素除以dk\sqrt{d_k}dkd_kKK的维度大小,得到了Attention Score。这个除法被称为Scale。当dkd_k很大时,QKQK^\top的乘法结果方差变大,进行Scale可以使方差变小,训练时梯度更新更稳定。

Self-Attention的计算过程如下:

第一步: XXWW进行矩阵乘法,生成QQKKVV

第二步: 进行QKQK^\top计算,得到相似度,如下图所示。

Q与K相乘,得到相似度矩阵

第三步: 将刚得到的相似度除以dk\sqrt{d_k},再进行Softmax。经过Softmax的归一化后,每个值是一个大于0小于1的权重系数(Attention Score),且每行总和为0,这是一个权重矩阵。

经过Scale和Softmax,得到一个权重矩阵

**第四步:**使用刚得到的权重矩阵,与VV相乘,计算加权求和。

使用权重矩阵与V相乘,得到加权求和

上图中权重矩阵的第 1 行表示单词 1 与其他所有单词的权重系数,最终单词 1 的输出 Z1Z_1 等于所有单词 ii 的值 ViV_i 根据权重系数加权求和,如下图所示:

加权求和过程

:::caution
注意,Transformer Encoder中的Attention使用的是同样的输入矩阵XX,而Decoder的Attention与之有些区别。
:::

Multi-Head Attention

为了增强拟合性能,Transformer对Attention继续扩展,提出了多头注意力(Multi-Head Attention)。刚才我们已经理解了,QQKKVV是输入XXWQW^QWKW^KWVW^V分别相乘得到的,WQW^QWKW^KWVW^V是可训练的参数矩阵。现在,对于同样的输入XX,我们定义多组不同的WQW^QWKW^KWVW^V,比如W0QW^Q_0W0KW^K_0W0VW^V_0W1QW^Q_1W1KW^K_1W1VW^V_1,每组分别计算生成不同的QQKKVV,最后学习到不同的参数。

比如我们定义8组参数,同样的输入XX,将得到8个不同的输出Z0Z_0Z7Z_7

同一个输入X,使用多个Self-Attention,即使用多个不同的W,生成多组Q、K、V

比如我们定义8组参数,同样的输入XX,将得到8个不同的输出Z0Z_0Z7Z_7

在输出到下一层前,我们需要将8个输出拼接到一起(Concat),乘以矩阵WOW^O,进行一次线性变换,将维度降低回我们想要的维度。

将多组输出拼接后乘以矩阵Wo以降低维度

再去观察Transformer论文中给出的多头注意力图示,似乎更容易理解了:

Transformer论文给出的多头注意力图示

Transformer模型结构

刚才我们对Self-Attention以及由Self-Attention构造的Multi-Head Attention进行了解析,下面我们从模型角度来分析一下Transformer模型。

Transformer主要面向机器翻译任务,训练数据是两种语言组成的句子对。Transformer模型使用的是WMT翻译数据集,我的这篇文章对数据预处理流程进行了解析。下面以一个中英翻译为例,解释一下Transformer模型的结构。例子中,源语言为中文“我有一只猫”,要翻译的目标语言为英文“I have a cat”。

Transformer模型基于Encoder-Decoder架构。一般地,在Encoder-Decoder中,Encoder部分将一部分信息抽取出来,生成中间编码信息,发送到Decoder中。下图中,左侧为Transformer的Encoder部分,右侧为Transformer的Decoder部分,Encoder和Decoder分别有 N=6N = 6 个Block。

Transformer整体结构

对于输入,Transformer的工作流程有主要三步:

第一步: 获取输入句子的每一个单词的表示向量XXXX由单词的词向量Embedding和与单词位置有关的Positional Embedding相加得到。

Transformer从输入到进入Encoder之前先经过两层Embedding转换,得到一个中间表示X

第二步: 将得到的单词表示矩阵 (如上图所示,每一行是一个单词的向量表示 Xi\mathbf{X_i}) 传入Encoder部分(共6个Encoder Block)中,经过 6 个 Encoder Block后可以得到句子所有单词的中间编码信息矩阵 CC,如下图。Encoder部分输入为 X\mathbf{X}X\mathbf{X}维度为:(len×d)(len \times d)lenlen 是句子中单词个数,dd 是表示词向量的维度 (Transformer-base: d=512d=512,Transformer-big: d=1024d = 1024)。每一个 Encoder Block输出的矩阵维度与输入完全一致。

Embedding输入经过Transformer Encoder部分,得到中间编码信息矩阵C

第三步: 将Encoder输出的编码信息矩阵CC传递到Decoder部分,Decoder依次会根据已经翻译过的单词(第0个单词到第i-1个单词) 翻译下一个单词 i。最下方第一个Decoder Block的输入为目标语言经过两层Embedding之后的词矩阵表示X\mathbf{X}。下图左侧为单词“I”的Decoder翻译过程,右侧为单词“have”的Decoder的翻译过程。在Decoder过程中,翻译到单词i的时候需要通过 Mask 操作遮盖住i之后的单词。

Transformer Decoder翻译过程,左侧为单词“I”的Decoder翻译过程,右侧为单词“have”的Decoder的翻译过程

上图中,Decoder部分根据目标语言的词矩阵表示XX,以及Encoder部分传过来的中间编码矩阵CC,依次预测下一个词。图左侧根据句子开始符"<Begin>",预测第一个单词 "I";右侧根据开始符"<Begin>" 和单词 "I",预测单词 "have",以此类推。

Positonal Encoding

Transformer模型的输入为一系列词,词需要转化为词向量。一般的语言模型都需要使用Embedding层,用以将词转化为词向量。在此基础上,Transformer增加了位置编码(Positional Encoding)。**Transformer没有采用RNN的结构,不能利用单词的顺序信息,但顺序信息对于NLP任务来说非常重要。**为解决无位置信息的问题,Transformer使用位置编码来增加位置信息。

PE(pos,2i)=sin(pos/100002i/d)PE(pos,2i+1)=cos(pos/100002i/d) PE_{(pos, 2i)}=\sin(pos / 10000^{2i/d}) \\ PE_{(pos, 2i + 1)}=\cos(pos / 10000^{2i/d}) \\

其中,pospos表示单词在句子中的位置,dd表示词向量的维度,2i2i表示偶数维度,2i+12i+1表示奇数维度$ (2i≤d, 2i+1≤d)$。

Positional Encoding,横轴为词向量维度,纵轴为词在句子中的位置

PE公式生成的是[1,1][-1, 1]区间内的实数。词向量维度为dddd是模型设计时就确定的。给定一个词,其在句子中的位置为pospos,就是上图中的某一行。Positional Encoding就是从上图中找到一行,将这行加到词向量上。

使用这种公式计算 PE 有以下的好处:可以让模型容易地计算出相对位置,对于固定长度的间距kkPE(pos+k)PE(pos+k)可以用PE(pos)PE(pos)计算得到。因为:

sin(A+B)=sinAcosB+cosAsinBcos(A+B)=cosAcosBsinAsinB \sin(A+B) = \sin A\cos B + \cos A \sin B \\ \cos(A+B) = \cos A \cos B - \sin A \sin B

将词向量Embedding和PE相加,就可以得到词的表示向量 X\mathbf{X}X\mathbf{X}就是 Transformer 的输入。

Encoder Block

下图红色方框中是 Transformer 的 Encoder Block,可以看到是由 Multi-Head Attention, Add & Norm, Feed Forward, Add & Norm 组成的。整个Endoder由N=6N = 6个同样的Encoder Block堆叠而成。

所有Encoder Block的输入输出维度相同:(len×d)(len \times d)lenlen是句子中单词个数,dd是表示词向量的维度 (Transformer-base: d=512d=512,Transformer-big: d=1024d = 1024)。第一个Encoder Block的输入是经过两层Embedding得到的,后续几个Encoder Block的输入是前一个Encoder Block的输出。

前文已经介绍了Multi-Head Attention的计算过程,现在了解一下 Add & Norm 和 Feed Forward 部分。

Encoder Block由Multi-Head Attention、Add & Norm和Feed Forward组成

Add & Norm

Add & Norm 层由 Add 和 Norm 两部分组成。Add 类似ResNet提出的残差连接,以解决深层网络训练不稳定的问题。Norm为归一化层,即Layer Normalization,通常用于 RNN 结构。

Feed Forward

Feed Forward 层比较简单,由两个全连接层构成,第一层的激活函数为 ReLu,第二层不使用激活函数,对应的公式如下。

(max(0,XW1+b1))W2+b2 (\max(0, \mathbf{X}\mathbf{W}_1 + \mathbf{b}_1))\mathbf{W}_2 + \mathbf{b}_2

对于输入X\mathbf{X},Feed Forward 最终得到的输出矩阵的维度与输入X\mathbf{X}一致。

Decoder Block

Decoder Block也由Multi-Head Attention、Add & Norm和Feed Forward组成,但Decoder Block中的Multi-Head Attention与Encoder Block不同

上图红色方框部分为 Transformer 的 Decoder Block 结构,与 Encoder Block 相似,但是存在一些区别:

  • 每个Deocder Block包含两个 Multi-Head Attention 层。
  • 第一个 Multi-Head Attention 层采用了 Masked 操作。
  • 第二个 Multi-Head Attention 层的 K\mathbf{K}V\mathbf{V} 矩阵使用 Encoder 的编码信息矩阵 C\mathbf{C} ,而 Q\mathbf{Q} 使用上一个 Decoder Block 的输出。

第一个Multi-Head Attention

Decoder Block 的第一个 Multi-Head Attention 采用了 Mask 操作,因为在翻译的过程中是顺序翻译的,即翻译完第 ii 个单词,才可以翻译第 i+1i+1 个单词。通过 Mask 操作可以防止第 ii 个单词知道i+1i+1 个单词之后的信息。下面以 "我有一只猫" 翻译成 "I have a cat" 为例,了解一下 Mask 操作。

Teacher Forcing 预测

这里使用了类似 Teacher Forcing 的概念。在 Decoder 的时候,是需要根据之前的翻译,求解当前最有可能的翻译,如下图所示。首先根据输入 "<Begin>" 预测出第一个单词为 "I",然后根据输入 "<Begin> I" 预测下一个单词 "have"。

Decoder 可以在训练的过程中使用 Teacher Forcing 并且并行化训练,即将正确的单词序列 (<Begin> I have a cat) 和对应输出 (I have a cat <end>) 传递到 Decoder。那么在预测第 ii个输出时,就要将第i+1i+1 之后的单词掩盖住,注意, Mask 操作是在 Self-Attention 的 Softmax 之前使用的。下面用 0 1 2 3 4 5 分别表示 "<Begin> I have a cat <end>"。

第一步: 根据 Decoder 的输入矩阵生成 Mask 矩阵,输入矩阵包含 "<Begin> I have a cat" (0, 1, 2, 3, 4) 共5个单词的表示向量,Mask矩阵是一个 5×5 的上三角矩阵。Mask目的是翻译单词 0 时只能使用单词 0 的信息,而翻译单词 1 可以使用单词 0, 1 的信息,即只能使用之前的信息。

Mask矩阵

第二步: 接下来的操作和之前的 Self-Attention 一样,通过输入矩阵XX计算得到QQ, KK, VV 矩阵。然后计算 QQKK^\top 的乘积 QKQK^\top

第三步: 在得到 QKQK^\top 之后需要进行 Softmax,计算 Attention Score,我们在 Softmax 之前需要使用 Mask 矩阵遮挡住每一个单词之后的信息,遮挡操作如下:

Mask矩阵工作原理:在Self-Attention中Softmax之前使用,使得后续词不参与Attention Score的计算

Masked QKQK^\top 上进行 Softmax,每一行的和都为 1。但是单词 0 在单词 1, 2, 3, 4 上的 Attention Score 都为 0。那么下一步 Masked QKQK^\topVV 相乘,得到的输出也是经过Mask之后的。

第二个Multi-Head Attention

Decoder Block 第二个 Multi-Head Attention 主要的区别在于 Attention 的 KK, VV 矩阵不是来自上一个 Decoder Block 的输出计算的,而是来自Encoder的编码信息矩阵CC

对于第二个 Multi-Head Attention,根据 Encoder 的输出 CC 计算得到 KK, VV,根据上一个 Decoder Block 的输出 ZZ 得到 QQ

Attention在Transformer中的应用

文章一开始解释了Self-Attention和Multi-Head Attention。通过对Transformer模型的深入解读,可以看到,模型一共使用了三种Multi-Head Attention:

  1. Encoder Block中使用的Attention。第一个Encoder Block的Query、Key和Value来自训练数据经过两层Embedding转化,之后的Encoder Block的Query、Key和Value来自上一个Encoder Block的输出。

  2. Decoder Block中的第一个Attention。与Encoder Block中的Attention类似,只不过增加了Mask,在预测第 ii个输出时,要将第i+1i+1 之后的单词掩盖住。第一个Decoder Block的Query、Key和Value来自训练数据经过两层Embedding转化,之后的Decoder Block的Query、Key和Value来自上一个Decoder Block的输出。

  3. Decoder Block中的第二个Attention。这是一个 Encoder-Decoder Attention,它建立起了 Encoder 和 Decoder 之间的联系,Query来自第2种 Decoder Attention的输出,Key和Value 来自 Encoder 的输出。

预测输出词概率

最后一个Decoder Block输出得到的编码矩阵,是一个浮点数组成的矩阵,如何用这些浮点矩阵预测所要翻译的词?经过 N=6N = 6 层的Decoder Block堆叠后,最后的 Linear 和 Softmax 层预测下一个翻译单词的概率。

Linear 层将 Decoder Block 输出的编码矩阵,转化成一个跟词表大小一样的 logit 矩阵。词表通常很大,比如 WMT翻译任务中,英德词表有三万多个 subword。

最后的损失函数 Loss Function 可以是交叉熵,或者 KL 散度。

由于Decoder使用了Mask,在预测时也需要注意,我们只关注当前要预测的词的 logit,使用这个 logit 预测输出词。

前文讨论的主要是训练过程,在推理时,Decoder侧最后的 Softmax 将 logit 转化为概率,选择概率最大的词作为预测词。Encoder侧输入是源语言句子。第一个时间步,Decoder侧首先以开始符"<Begin>"作为输入,预测下一个概率最大的词;第二个时间步,Decoder侧以开始符和第一个预测词作为输入,来预测下一个概率最大词。每次基于上一次预测结果,选择最优的解,这是一种贪心搜索算法。贪心搜索从局部来说可能是最优的,但是从全局角度并不一定是最优的。

Beam Search对贪心算法进行了改进。在每一个时间步预测时,不再只选择最优解,而是保留num_beams个结果。当num_beams=1时 Beam Search 就退化成了贪心搜索。

下图中,每个时间步有ABCDE共5种可能的输出,设置num_beams=2,也就是说每个时间步都会保留到当前步为止条件概率最优的2个序列。

Beam Search,num_beams=2,每个时间步保留2个最优序列

在第一个时间步,A和C是最优的两个,因此得到了两个结果[A],[C],其他三个就被抛弃了;第二步会基于这两个结果继续进行生成,在A这个分支可以得到5个候选人,[AA],[AB],[AC],[AD],[AE],C也同理得到5个,此时会对这10个进行统一排序,再保留最优的两个,即图中的[AB]和[CE];第三步同理,也会从新的10个候选人里再保留最好的两个,最后得到了[ABD],[CED]两个结果。可以发现,Beam Search在每一步需要考察的候选人数量是贪心搜索的num_beams倍,因此是一种牺牲时间换取准确率的方法。

参考资料

  1. Vaswani A, Shazeer N, Parmar N, et al. 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. 31st Conference on Neur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s 2017(NIPS 2017). Long Beach, CA, USA: 2017: 5998–6008.

  2. The Illustrated Transformeropen in new window

  3. The Annotated Transformeropen in new window

  4. Transformer 模型详解open in new window

  5. Beam Searchopen in new window